在线不卡日本v二区到六区,色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,国产熟女高潮免费观看,最近最新久久中文字幕

        上面已經說過,就整個社會的各階層而言,民國有民國的好,新中國有新中國的好,具T就要看每個人的社會地位和個人收入而定,不能一概而論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么,究竟是哪些人,在懷念那個“無b美好”的民國時代?

        請大家在這里先看兩份工資單:

        1918~1919年,青年時代的曾在北大圖書館擔任管理員,而著名海歸學者胡適則在北大當教授。

        ――毛圖書管理員的月薪不過8塊大洋,胡教授的月薪卻高達240塊大洋,兩者相差30倍!

        事實上,當時的胡適雖然從海外鍍了一層金歸來,但在北大參加工作的時間還不長,名聲也遠不如后世,月薪還不算最高的。同一時期,北大中文系主任陳獨秀的月薪為400塊大洋,相當于毛管理員的50倍――再過幾年,北大教授的月薪還要再翻一倍,平均達到500塊大洋,而圖書管理員的月薪卻沒怎么上漲。

        而更要命的是,胡適教授的240塊大洋,一般來說每個月都能按時發放。而毛管理員的8塊大洋月薪卻總是被拖欠,直到離職也沒能全部拿到手。據說他先后g了半年,最后卻只拿了三個月的薪水,相當于減薪一半――我突然明白傳聞中仇視知識分子的原因了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嗯,此外還有陳獨秀主席在日后為什么會右傾投降,而胡適又為什么堅持立場,也可以從這份工資單上看出一點倪端――他們都是那個時代的既得利益者嘛!

        事實上,真正的問題還不止于此。平心而論,假如我們工薪階層能夠拿到2000~3000元的工資,基本滿足溫飽、接近小康,那么就算看到某位高級白領能拿十幾萬的月薪,是自己的幾十倍,大家最多也就在私下羨慕一番,只要自己的日子還過得去,就不至于會發展到階級仇恨的程度。

        可問題是,毛圖書管理員的8塊大洋月薪,在當時的實際購買力,到底有多少呢?

        由于民國時代戰亂頻繁,各地物價的變動幅度極大,光是米價就經常上下波動好幾倍。基本上是越到后面的年代,通貨膨脹就得越厲害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,城市與鄉村、南方與北方的物價水平相差也很大。如果在b較的時候,有意無意地張冠李戴,用上海的收入去b山西的物價,用20年代的物價去b40年代的收入,用鄉下豐收時節的糧米收購價去b大城市工人的收入(可參考《多收了三五斗》),就很可能得出一堆非常荒謬的結果――而這也是當代“歷史發明家”們常用的一種移花接木之術。

        內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