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禧投資高雄總部的會客區,舒婷剛把臺積電、聯電、日月光及國泰、富邦的最新估值報告鋪展在桌面,一凡的指尖就停在了「泡沫後累計漲幅」一欄——臺積電65%、聯電58%、日月光45%、國泰30%、富邦泰30%、富邦28%、日月光下有了數字。
「舒行長,從網路泡沫低谷到現在,這幾支GU的漲幅已經兌現了科技補漲、金融托底的邏輯,接下來空間不大,我想大部分資金先撤出來。」一凡的話直接且堅定,身旁的曾玉玲立刻翻開筆記本,準備記錄撤資的核心訴求。
一、先對齊:一凡拆解撤資邏輯,「漲到位」是核心理由
“去年投這五支GU,是賭泡沫後市場會先拉科技、再穩金融,現在這個預期已經全實現了。”一凡指著報告里的“未來趨勢預測”,逐一分析:
科技組臺積電、聯電、日月光:利好出盡,短期難突破
這三支GU的上漲,全靠「全球半導T短缺」的風口——現在臺積電、聯電要縮減成熟制程產能,日月光的先進封測訂單增速也將放緩,研報耗費未來6個月漲幅最多5%,與其月光的收益等。
金融組國泰、富邦:穩但不漲,資金效率低
國泰靠保費、富邦靠證券交易量撐著漲幅,但年底的“兩岸金融合作政策”還沒明確,短期只能穩在當前估值,最多拿點GU息,資金趴在里面的效率太低——“千禧現在需要現金做更模糊的賽道,b如奇摩利的金融布局、更重要的賽道。
舒婷聽完,翻出技術面分析圖補充:“從K線看,這幾支GU都到了''''壓力位'''',現在撤確實是高位,再等可能回調。但得注意''''分批賣'''',避免沖擊GU價。”
二、再定案:“全撤科技+半撤金融”,平衡收益與風險
內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閱讀